实行林下栽培野山参开辟种植人参新途径

时间
2008-12-09

1实行林下栽培山参的理由

1.1野山参逐年稀少,面临绝迹 人参Panax schin-seng Nes(P.ginseng C.A.Mey.)为半阳性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野生人参称山参,素有“百药之王”、“滋补仙草”的美誉。由于生长年限不等,质量标准以芦头、主根、支根、侧根、须根等五形全美,色泽白晰,重量在百克以上者为佳。山参自然生长缓漫,分布不集中,而采集量大于自然生长量,产量逐年下降,面临绝迹;以致供不应求,为改变这种状况,应利用山区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培育野山参。

1.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指出,只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特别要注意对濒危和紧缺中药材资源的修复和再生,防止流失,退化和灭绝。

人参主产区的长白山区一直都是沿用传统的伐林栽人参旧的生产方式。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前,毁林栽参的面积逐年扩大,破坏了生态环境。据了解某山区县2000年伐林栽人参面积达2544hm2,占现有森林面积的11.4%。试想如此下去,不过几十年,大片森林资源将被砍光,水土流失严重,有的良田被冲毁,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伐林栽参不能再继续下去。有的专家指出,再过8年,我国人参将面临无地可种的局面。实行林下培育山参,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优势,保护森林植被,这在人参生产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对促进人参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先导作用,可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参业和保护森林资源的矛盾。1.3提高人参产品的质量,促进出口业的发展吉林省是世界人参主产区。据统计世界人参总产量约8500t,其中吉林省产量为5000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0%,占全国的80%。由于过去栽参区的参农在栽参过程中无休止的使用过六六六、五氯硝基苯等高残留有机氯农药,此类农药在土壤中难以降解,现有不同程度的残留在土壤中。日本曾每年从我国进口人参1000t,由于农残超标,现仅进口200~300t。瑞典某公司曾欲从我国进口人参200t,但因农残而未能成交。而当前解决人参农残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是利用生物降解技术,促进土壤中六六六、五氯硝基苯的生物降解,解决人参有机氯农残超标问题。二是实行林下栽参,充分利用林下无农药污染的净土,保证药材的安全、有效、质量的稳定。1.4提高人参的经济价值人工栽培的园参,一般育苗3年,移栽3年,共6年起挖做货。而林下栽植山参一般在一处生长15~20年起挖加工成货,其收购价高过普通园参价格的10几倍。而且国家对林下栽植的山参不收税,发展林下育山参,参农会得到更多的实惠。

2林下培育野山参的科学依据

林下培育野山参必须掌握野山参的生物学特性和其生长规律。根据特性和规律,人为的创造适合人参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方能培育出参体好、色泽白、支头大的山参。吉林省通过人参科研部门的多年试验研究结果:实行林下培育野山参是可行的。目前已在集安、通化、抚松、延边等市县进行推广。它的科学依据是:

2.1人参属于半阴性植物,喜散射光。林下栽育山参,是充分利用森林郁闭度,把直射阳光,转变为散射光或弱光,即满足了人参生长发育对光照的要求。

2.2人参是喜湿润、冷凉气候的植物。林下育山参是充分利用森林的覆盖度做遮荫棚。人参植株又有枯叶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湿度,降低了地温,创造了人参生长需要的滋润、冷凉的小气候条件。

2-3人参为多年生宿根植物,在一地连续生长多年,受病害侵染多,原因是高温多湿病菌繁殖传播迅速,对人参危害大。林下培育山参,植株下有枯叶覆盖,避免雨水为害,调整了地温,即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2-4人参生长期长,喜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肥沃的土壤。林下土壤腐殖层厚,每年都有枯叶腐烂,土壤肥力高、结构好,满足了人参对土壤的要求。

3林下参的种类

按林下栽参和其生长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3.1移山参将幼小的野生山参,人为地移栽在妥善地加以养护,待到10多年成货后采挖,谓之移山参.

3.2俟山参 山区人上山采挖野山参,叫“放山”。“放山人”有挖大留小的风俗,留下小的山参不挖,砍打好“兆头”,即在发现山参的附近,找一棵松树,离地一定的高度,在其树干上用斧子砍去树皮,砍上道痕,并用火烤出松脂油,年久人照样辨认,等几十年后再去采挖。

3.3籽种参又叫“籽海”、“野籽”。即用山参种子经人工种植于林下妥善之地,任其自然生长10几年后采挖。

3.4籽扒参将园参种子播种在林下,任其自然生长20年后起挖出来的参,称为“籽扒参”。3.5扒货参 以人工将园参籽播到林下畦床中,在人工管理中只进行除草、松土,不打药,不上肥,不倒茬,任其自然生长,约在20年左右挖出来,称为“扒货”。

3.6苗扒参选类似山参体形的参苗,栽在林下,任其自然生长10几年后起货,叫“苗扒参”,也叫“秧扒参”。

3.7池底参在很早以前种过园参的参园里,因将起走遗留之参株或参籽,退参还林后,在原荒畦中经多年自然生长,无人管理,谓为“池底参”。

目前林下培育野山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籽扒”,另一种是“苗扒”。

4林下培育野山参的技术

生长在长白山区深山老林中野生人参为人参最名贵者,俗称“七两为珍,八两为宝”(按旧秤16两为1市斤算),说明7两以上的山参,至少生长百余年,为稀世之宝。因此,在林下培育山参,必须选择适合山参生长的生态环境,最好是选择过去曾有野山参生长过的地方,即做到“以参选地”。

4.1选择适合山参生长的生态环境

4.1.1植被条件选择20年以上树龄的阔叶林地,林下有灌木和草本植物构成双层遮荫,郁闭度在0.4~0.8之间,透光率在20左右。这样,在一定面积上,树冠垂直投影面积大,遮阴挡雨效果好,光照强度适合人参生长对光的要求。

4.1.2坡度与坡向林地坡度在15~25℃之间,不能超过25℃。坡度过大不利于保水、保肥,影响人参生长。坡向以东坡、东南坡、北坡、东北坡为好。

4.1.3土壤条件野山参多生长在枯枝落叶层下,其根部深度为15cm左右。因此,要选择底土为粘土,中层为活土,表层为腐殖土的土壤。要求土壤肥沃,团粒结构好的土壤,含沙量在15%~20%; DH值在5.5~7.0之间,土壤湿度在30%~35%。这样的土壤,肥力足,湿度适中,疏松透气,能防止人参全体膨大,长不成“灵体参”。

林下培育山参条件深山幽谷、植被双层、气候冷凉、降水适中、日照不强、荫蔽适当、土层较厚、肥力中等、排水良好、保水透气、湿度恰当。4.2选用适合培育山参的优良品种 人工林下栽植野山参,应选择“长脖”、“圆膀圆芦”、“线芦”等类似山参的长芦、细纹、长须的品种。4-3种子处理为培育“灵体”山参,参籽要进行催芽断根。在播种的前一天,将裂口出芽的参籽放在常温室内l天l夜后,把芽尖断掉即可播种。4.4清理林下种植区 选地后将林下影响种植的杂草、灌木予以清除,因地制宜划好种植区,然后将种植区内枯叶用耙子搂到一侧,并做好不定规格的种植小床,小床的长、宽因地势而定。

4.5播种

4.5.1播种时间秋播上冻前播完;春播5月上旬。因种子出窖后获充足氧气,幼根3~5天即突破种皮,所以断根后及时播种。

4.5.2播种方法备好lcm粗尖状木棒,用木棒在小床上扎眼4~5cm深,行、株间隔20cm扎1个孔,每个孔眼放1粒种子,盖严盖实,再盖上枯枝叶即可。也可以不做小床,在种植小区扒开枯枝落叶后,用尖木棒直接扎眼播种,盖土要高于地表面,并把枯枝落叶覆回原处。参苗出土后,不松土,不上土,每年林下自然落叶覆盖。此法不破坏土层,能避免山参生长过速,形体不佳。这样培育的山参15年以后即可加工成货。

4.5.3选择参苗移栽,做好植株覆盖移栽采用秋栽效果好,移栽前应选择近似山参体形、参须、参芦齐全的参苗做苗栽,并要采用“立体”栽参法,分层覆土,才能坐住体,形成“转芦”。林下育“苗扒参”,要进行植株下覆盖,用阔叶树枯叶,在人参植株下,株行间覆盖1.5cm厚的枯叶。枯叶覆盖,具有抗旱保墒、缩小昼夜温差、伏季降温防雨的作用。

5做好管理和护育

5.1精心管理林下培育山参,不用松土除草,不需施肥和喷打农药,只是人为创造适合其生态条件,任其自然生长。如灌丛杂草长势茂盛,过高过密,透光少于15%~20%,可用剪刀疏掉部分杂草灌木或将林下灌木枝叉、杂草予以清理,切不可将灌草拔掉或挖出,以免破坏土壤层次结构。炎夏光照强度太大,可将相邻树冠的枝叶用铁线按一定方向拉下,以调节光照。

5.2做好护育一是封山育参,在林下参地架设围栏,禁止外人入内和牲畜的践踏。二是建看护房,用专人看护,按时巡逻。三是应栽种在深山秘处。

当前正面临着山林经营权制度的改革,如承包经营,包山包沟,股份经营,“四荒”拍卖,管护到户,综合开发,立体开发,高效生态开发等,为林下培育野山参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摘自:《中药研究与信息》文/王永明